阜阳一对夫妻卖厂借债为数百名留守儿童办学

发布:2012-6-4 22:54:30  来源:转载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晨报讯 在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江店村有一所颍东希望小学,学校的创办者叫施永刚,而学生基本上全是周边的留守儿童。最初学生只有数十名,现今已发展到数百人,看到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,这位41岁的男子觉得不枉他当年为了创办学校,和妻子放弃了在办的一家线衣工厂,同时举债20多万。学校上了规模,施永刚很欣慰,但近期学校遇上了难心事,他为此很烦恼,“学校即将面临拆迁,我希望通过媒体能找一个更好的教学点。”

 

    揪心:留守孩子“散养”着

    施永刚是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江店村施庄人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他创办了一家生产线衣的服装厂。在办厂的同时,他注意到一个现象:家乡的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,留在家里的孩子没法受到很好的照顾。“我家乡没有幼儿园和小学,农村的留守儿童基本得不到很好的教育。最近的小学离我家乡也很远,因为家长大都不在家,好多孩子连小学都不上。”

    看到这样的情景施永刚觉得很揪心,当时他的妻子正好在市里面做代课教师,施永刚便结合自家条件,萌生了为留守儿童办学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1996年萌生了这个想法,之后先创办了幼儿园。”施永刚说,妻子正好是幼师毕业的,也算专业对口,所以他就叫妻子回来负责幼儿园的事情。“一开始办园的时候有24个孩子,到了1998年就增加到了180人。”

    操心:不断扩大教学规模

    将幼儿安顿好后,施永刚想到还得解决孩子们上小学的问题。1999年,施永刚在老家又开始筹办小学。“第一年小学招生72人,后来越发展接收的留守儿童就越多。现在,小学几个年级的孩子总共有973人。”

    学生是越来越多,当时的教学地点已经没法满足教学需求了。正当施永刚为此发愁的时候,正好有一所自办的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办下去。“我就将学校搬了过去。”施永刚说,现在学校位于袁寨镇江店村。

    教学规模扩大了,施永刚又开始考虑学生们上学、放学的便利和安全问题,筹钱购买了校车。施永刚说,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,包括大巴和中巴在内,学校共有6辆校车接送孩子们上学、放学,为此他一年要往里面贴8万多元钱。

    担心:学校面临拆迁怎么办

    “学校办起来后,‘散养’的孩子们有学上了,在外面打工的家长对留家的孩子也放心多了。”施永刚欣慰地说。

    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,施永刚说他现在显得有点“力不从心”,“许多学生家离学校远,中午想让他们休息一会,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。”而更让施永刚担心的是,现在学校房屋面临拆迁,“我现在想通过媒体,看能不能找到一处更好的教学点,让这些孩子都能得到好的教育。”

    本报记者 孟庆超

编辑: 尹茹

相关文章

赞助商推广链接
Copyright © 2003-2011 fuyangx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