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阳市2012年粮食总产达104.6亿斤

发布:2013-1-13 16:39:51  来源:转载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      2012年,我市继续坚持依靠科技、主攻单产、提高品质、注重调整,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农业和粮食生产取得可喜成绩。全市全年粮食总产达104.6亿斤,增长4.6%,实现“七连增、九连丰”,百亿江淮粮仓更加殷实。
 
又是一个丰收年 
   
     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我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,临泉县、颍上县、太和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。

      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,阜阳当之无愧。”市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,2012年,全市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,平均单产达350公斤,较上年增产13公斤;粮食总产104.6亿斤,连续第5年超百亿斤。

      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、高产创建示范片是带动增产的“火车头”。2012年,全市22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590.7公斤,比全市小麦平均单产高出27.6%,太和旧县镇、颍泉中市办等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实测单产超600公斤;180万亩玉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42.6公斤,比全市平均单产高92.2公斤;25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50公斤,较非核心示范区高100公斤。

      单产、总产提高的同时,全市粮食生产结构也不断优化。2012年,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95.3万亩,较上年增加9.4万亩。其中,小麦种植面积相对稳定;玉米种植面积386.6万亩,较上年增加43.4万亩;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40多万亩,增加10%以上。

      近年来,我市采取多种措施,积极扶持种粮大户,粮食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发展。2012年秋种,全市共流转土地53.3万亩,同比增加10.3万亩。
 
科技兴农助发展
 
      “事实上,去年全市农业生产并非风调雨顺。先是夏粮生产前期苗情偏旺,后期蚜虫和赤霉病频发,再是夏种时期遭遇干旱,秋季作物生长偏慢。”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说,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取得粮食生产九连丰,主要得益于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等。

      去年,我市继续实施小麦高产攻关、水稻提升、玉米振兴、大豆高产攻关“四大行动”,共建立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47个,整建制创建示范片49个,千亩示范片200多个,百亩示范点1000多个。

      围绕高产攻关活动,农业部门实行小麦、玉米、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技术负责制度,全年共派出1000多名农技人员,分包到片,指导到田;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4000多场次,发放明白纸200多万份,印发小册子100多万份,组织科技下乡500多场次,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;在全市范围内设立苗情、墒情、病虫情监测点48个,在定期开展“三情”监测的基础上,提出田间管理意见,为农作物生长保驾护航。

      “在科技的大力支撑下,高产创建示范区比非示范区的产量高10%至20%左右。”杨庆芳说。

      此外,去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,落实补贴资金2600多万元,实现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;落实小麦良种良法配套补贴4000万元,小麦“一喷三防”补贴资金4000万元;起草了《秋种工作意见》等30多项意见、方案,对鼓励农业生产规模化、推广良种良法、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 
定好目标谋发展
      民以食为天,食以粮为源。2013年,全市粮食生产提出新的目标:粮食单产提高2%以上;经济作物面积增加10%,设施栽培面积增加10%;全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0万亩,其中规模种植面积46万亩。

      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’的精神,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。”市农委农业科科长李如林说,今年我市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粮食生产的重大决策和省委、省政府的统一部署,提高单产,提升质量,保持粮食总产基本稳定;调整结构,优化布局,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;加快土地流转步伐,鼓励规模经营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让百亿江淮粮仓再上一层楼。

相关文章

赞助商推广链接
Copyright © 2003-2011 fuyangx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