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研究新发现——淮河流域5000年前就有水稻

发布:2009-4-9 10:04:17  来源:江淮晨报  浏览次  编辑:晓宇
    众所周知,淮河流域一直是种植粟、小麦等旱作农作物的,但考古人员经过科学研究,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蒙城尉迟寺的先民们种植的重要农作物竟有水稻。这是记者昨天从省文物局获悉的。
    尉迟寺遗址,位于蒙城县东北约18公里处许町镇华集村,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汶口文化的聚落遗存,距今约5000年,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、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,被誉为“中国原始第一村”。
    据蒙城县文物局柳青介绍,在该遗址一些房子倒塌下的红烧土块里,考古人员用肉眼清晰地看到了很多水稻壳。考古人员按照不同文化堆积层分别提取土样,在后期研究中发现,在大汶口文化的早、中、晚阶段,都含有较多的稻壳硅化表皮碎片,而且这种水稻的硅酸体与现代栽培水稻的硅酸体没有明显区别。
    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科研数据表明,皖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阶段,有着大致相同的农业情况,即同时种植着水稻、粟这两种主要农作物。水稻是一种喜水的禾本科植物,皖北地区当时有着良好的水资源条件,同时,尉迟寺遗址在大汶口文化、龙山文化时期,当时的平均温度比现在大约高2度,气候温暖湿润,水资源丰富,加上长期河流洪泛形成了肥沃的土地,这一切都给水稻种植创造了优越条件。
    尉迟寺遗址由大汶口文化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,稻壳硅化表皮碎片的含量,呈现出增多的趋势。而且龙山时期稻米的长度、宽度都大于大汶口时期,这说明在4000年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,皖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已具有普遍性,其规模、种植面积都比前期有所增大,在水稻的栽培技术方面有所进步。 (作者:钟向群  戴小花)

相关文章

赞助商推广链接
Copyright © 2003-2011 fuyangx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