颍州八景的传说

发布:2007-3-5 20:05:58  来源:阜阳信息网  浏览次  编辑:晓宇

    颍州,古名汝阴,唐代始称为颍州,宋称为顺昌府,金又改为颍州,至清改为颍州府,清雍正年间设阜阳县,隶属颍州府。民国改府属为阜阳专区。新中国成立后是为阜阳地区。现于颍州城设阜阳市。地区、县、市各级政府,均在阜阳城内。
    颍州八景之说,不知起自何时?也不知出自谁手?即:云亭山影,新渡波光;让台观稼,书院探荷;芦湄秋月,杏林晓莺;南岗雪色,西湖柳荫等八景。八景为四副对仗语句,四时的风景尽在其中。可能是某个人的感受,也是某个人的杰作。

一、 云亭山影

      在阜阳原来的西南城墙拐角上,有一座白衣楼。白衣楼就是观音庙,观音菩萨,又名白衣大士,所以观音庙又叫白衣楼,也就是所说的云亭山影的云亭。每当天气晴朗,万里元云之时,游人登上白衣楼向南眺望,可以看到百里以外的南大山。其形飘飘渺渺,如云似雾,煞是好看,因之有云亭山影之说。试想,在这淮北千里的大平原上,居然也能看到山影,确是一种厅观,把它作为一景,谁说不经?就是这个云亭山影,还有一段神话故事哩。 
      据传说,白衣楼原在城下,白衣楼的白衣大士和南大山的大山奶奶是干姊妹,大山奶奶是姐姐,白衣大士是妹妹。初,妹妹住在颍州的白衣楼,姐姐没有住处,常住妹妹那里。后来,妹妹想替姐姐找一个住处,物色到南大山这块宝地,想禀明王母娘娘,把大山封给姐姐。恰好这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蟠桃大会,诸仙云集为王母庆寿。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到了,这是一位风流神仙,对过牡丹,又把牡丹仙子安排在南大山。白衣大士和吕洞宾在王母面前各陈所请,王母犹豫不决。白衣大士却出了个主意,她说:“禀王母,为了试一试他们的仙力,叫好们各自去南大山一趟,谁先到南大山,谁就是大山之主。”王母同意这个意见,于是她们便分别向南大山而去。 
      牡丹仙由吕仙陪着,借吕仙的法力,驾起祥云,早到了南大山。牡丹仙为了证明先到,把吕仙的宝剑,插在南大山的最高峰上,就回禀王母云了。大山奶奶由白衣大士陪着化清风而去,当他们到时,牡丹仙正在插宝剑,她们见此情景便没有现身。等吕仙同牡丹仙的宝剑,把绣鞋埋在下面,再把宝剑插上。然后,白衣大士使莲花缩地法,早回到蟠桃会上。等到牡丹仙回来时,一个说我先到,另一个说我先到。众仙问他们以什么为凭?大山奶奶说:“这埋一只绣鞋在山顶。”牡丹仙说:“我借吕仙的宝剑插在大山的最高峰。”于是群仙都随同王母到那里去验证,真是万仙齐集南大山。在山的最高峰,找到了吕仙的宝剑。但是拔剑一看,剑上带出一只绣鞋。经过诸仙评论的结果,都认为是大山奶奶先到,王母当场就封大山奶奶为大山之主。因此,大山奶奶更感激白衣大士了。 
      为了两姐妹可以常常相见,他们把阜阳城下的白衣楼,搬到了城上。她们虽然住在两地,每当天气晴朗,万里无云的时候,大山奶奶可以看到阜阳城头白衣楼上的妹妹;白衣大士也可以看到南大山上的姐姐了。云亭山影,原来是云亭显山影,亭者停也。南大山上的云一停,她们就可以两地互相看望。久之,人们把白衣楼说成是“云亭”了。石安有诗赞曰:
“白衣楼上望南山,山在虚无飘渺间。千里平原此景色,悠悠万古一奇观。”

      抗日战争时期,颍州的城墙被拆除了,白衣楼也随之被拆去。云亭山影一景,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

二、 新渡波光

    盂轲说:“决汝汉,排淮泗,而注之江。”所说的汝河有两条,南汝河直接入淮河,北汝河就是过去的泥河,现在的泉河,也就是阜阳北关外的小河。在泉河入颍河(小河入沙河)的地方,原是三里湾的上渡口,这就是新渡。两河汇流之外翻波叠浪,沸沸洋洋,太阳照射,金光万卷,此景好看极了。后来人们常常乘船去看,时间久了,就成了渡口,因名之新渡。新渡波光,由此成为一景。石安也有一首七绝赞云:
“泉河入颍水同流,沸沸洋洋过舟。叠浪翻花波似卷,金光万道身人眸。”
      现在,由于颍河闸的建成,水的流速大减,几乎停止了流动。泉河流到这里,再不象以前那前波浪起伏了。闸上能行人,渡口也不存在了。至于波光也没什么好看了,不过这里也有一个神话传说值得一谈。不知是哪朝那代,也许是唐代吧。 在新渡口住着一个青年小伙,二十多岁年纪,父母都下世去了,就剩他一个光身汉,以打渔度日。他住着两间草房,还有一间小厨房,在住房的前边,用砂姜围成一个小小的院落,正前门上编织着一扇竹篱笆。院中栽有桂、梅、松、竹等竹树;也有一些芍药、海棠、菊花、夹竹桃等花草,还有和颗桃、杏、梨、枣等果木。一年四季,不断香花甜果。为了便于浇灌花木蔬菜,又买了一口荷叶缸放在院中。进得门来,真象是一座百花园呢。
      他每天起早去打鱼,打过鱼就到顺河街上去卖鱼,卖了鱼,就买些吃用东西,便回家煮饭,吃过饭后,浇浇花菜,补补鱼网,过着悠着自得的生活。有一天沿着河岸打鱼,在新渡那里,打上来一尾金色鲤鱼。这鱼一身花纹,五光十色,甚是美丽。他不忍卖也不忍吃,把它养在大荷叶缸中。因为缸里养了这尾金色鲤鱼,他这一天浇花浇菜,随用随下河去挑,缸里的水也不愿用了。
      第二天一早,他照常去打鱼卖鱼,买了东西回家来。当他走进厨房,准备做饭的时候,一掀起盖,锅里的饭菜都做好了,而且是热气腾腾,异香扑鼻。因为肚子饿了,端出来就汔,真是菜鲜饭美,好吃异常。吃饭了饭,洗刷过后,便回到卧室,看见卧室里地扫得干干净净,衣服洗好了,晾在院子里绳上。他准备去浇花浇菜,一看花也浇了,菜也浇了。坐在院子里补网时,百思不得其解。他想,这是谁替我干的这些活呢?是谁偷偷地干过就走了呢? 
     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,小伙子心里惦着。这天打了鱼,没等上街就被人家买去了,因此回去的早一些。还没到家,远远的就看见自己的烟囱在冒烟;便急急地往家跑,到家一看,大门仍关着。便蹑手蹑脚走到厨房的窗前,向里窥探。只见一位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,正忙着做饭做菜。心想,这是谁家的大姐替我做饭呢?便开了柴门,一直走向厨房相看个究竟。谁知跑到厨房,不见了奸个女子,只是锅下还有火,锅上冒热气,人上哪去了呢?
      他总想见见这个女子,吃饭、干活、睡觉都在想着,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。次日一早,他带着网出了门,但是没有去打鱼,只在近外溜溜,还不时向家里看看。忽然看见烟囱冒烟,便飞也似地奔回家来,推开柴门,直奔厨房。当他站在厨房门口的时候,看见了那个女子正忙着做饭。他一见他闯回来,先有些谎乱,因为无法再躲,只好羞答答地站在那里不动了。 
      他问她:“你是什么人?家在哪里?为什么天天替我浇花做饭扫地洗衣?为什么上次见到我就躲起来,躲到哪里去了?”这一连串的问话,她只是笑而不答。这样僵了一会子,她便含羞答道:“我是新渡龙王的女儿。因我们有缘,那天我出来游玩,不小心落入你的网中,荷叶缸里的金鱼就是我。我见你勤劳善良,就愿嫁给你,所以天天为你做点事,现在既然忆被你窥破了,我再也不躲躲藏藏了。你愿意的话,从今天起我们就结为夫妇了,但是,还要请你不要向外声张,好吗?”小伙子异常高兴,便走上前伸手拉着她说:“既然这样,你可不要嫌俺穷。”她卟哧一声笑了。就这样男的天天打鱼织网,女的天天浇花做饭,生活过得美满。 
      后来龙王知道了,要龙女回去,龙女不肯,经过一番曲折,他们两上战胜了种种阻力,一对幸福的伉俪,终于白发到老。

三、 让台观稼

      让台,又叫管鲍分金台,就是东边的一座高台。管仲是颍上人,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,结成了好友。每次生意赚了钱,就在这座高台上除本分利,所以叫管鲍分金台。又因管仲家境贫困。每次分利,鲍叔牙总是让管仲多分一些,所以又叫让台。《史记?管晏列传》中说:“知我贫也”。
      他们的友谊,还不止于此。后来他们同到齐国求官,各保一位公子,互争国权。当时管种保公子纠,没有成功,公子纠被晋国杀了。鲍叔牙保公子小白,夺得了王位,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。后来,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,一同保齐桓公。孟轲说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以匡天下”。假若鲍叔牙不讲友谊,让齐桓公杀了管仲,就又是一种局面了。后来人们称赞他们的友谊,都说是“管鲍遗风”,这不也是鲍叔牙更大的相让吗?过去,让台四周,全是种着庄稼。在让台上四望,冬春的小麦初生,绿茵遍地,台的四周,象铺着绿色的地毯,麦子长高时,风吹过来,象翻着绿色的海浪。到了夏天成熟季节,则一片金黄,又象是金色的海洋。秋季的杂粮混种,红一片、黄一片、绿一片、五彩缤纷,那就列为好看了,让台观稼,不是很有意思吗?
      解放以后,这一带都建成了工厂,既无高台,也没有庄稼可观。今天是丛楼栉比,烟塔林立,又是一番景象。这里一年四季,彻夜的电灯光,象天上灿烂的繁星,白天的烟塔,又象一群喷云吐雾巨龙。石安有诗赞曰:
“分金台立古庙东,千古遗传管鲍风。观稼已成过眼事,四围烟塔舞云龙。”

四、 书院探荷 

      书院,就是西湖书院,在颍州西湖岸边。民国以来,西湖失修,书院已不存在。但可以想象到当年的情况,每逢盛夏,荷花怒放,不正是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吗?石安有一首《书院探荷》诗云:
“书院四周水上莲,平湖万顷叶田田。无穷红点无穷碧,正是游人探望天。”
      宋代的周敦颐很爱莲花,他在《爱莲说》一文中说:“莲,花之君之者也。”又说“出游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莲花有君子的气度,是值得控访的。欧阳修在颍州任满后,就定居在颍州西湖。他是不是也爱荷花?我说,他也是爱荷花的。他在一首《采桑子》词里说:
“荷花开后西湖好,载酒来时,不用旌旗,
前后红幢绿盖随。
画船撑入花深上,香泛金 ,烟雨微微,
一片笙歌醉里归。”
这一首词,说明这位大文豪大诗人,不我是爱荷花,而且是常常探访的。试看他把荷花比作“红幢”,把荷叶比作“绿盖”,岂不胜过旌旗吗?竟又大烟雨微微中到荷花深下去探访,更说明他是受荷花的,这简直是《探荷》和《雨中探荷》的两幅优美的画面。还有一首《渔家傲》的采莲词:
“花底忽闻敲雨浆,逡巡女伴来寻访,酒盏旋将荷叶当。莲舟荡,时时盏里生红浪。花气洒香清厮酿,花腮酒面红相向,醉依绿阴眠一饷。惊起望,船头搁在沙滩上。”
这首词写得细致入微,面对湖中盛荷,是大探而特探了。

五、 芦湄秋月

      “一湖秋水清,两岸芦花白。前不见古人,西风空瑟瑟。” 
      据张从先先生说:“这道诗不知是什么人题在西湖亭壁上,确是不多见的好诗。”从这首诗里,也可以看,在当年西湖岸边,是丛生着不少芦苇的。 一到秋天,芦花开放,湖水清清,西风吹来,瑟瑟作响,多么好看的一种感受。如果是夜晚的月下,又在芦苇深处,风光当有所不同吧。
如果在“秋月扬明辉”的夜晚,泛舟游于芦湄之处,眼前是天上的明月,岸边的芦丛,人在舟上,月映水底。这种景色当更为美好了。石安有诗赞曰:
“瑟瑟西风月照舟,芦花湄里荡浆游。风霜高洁溶溶夜,上下天光一色秋。”

六、 杏林晓莺 

      杏林,座落在泉河入颍河处的经岸一带,那里千百年来,樱桃和红杏成林,长达数里。真是一个清幽的处所。人在杏林中,静坐观赏,可以看到河上的征帆,往来如织,路上的行人,络绎不绝,一静一动,是很有乐趣的。
      阳春二月,正是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的季节,在这长长的林带里,万花怒放。那如云如烟,似锦似绣的景色,真能明人眼目,沁人心脾,怡人性情。天刚破晓,旭日东升的时候,在那一片花的海洋里,莺啼婉转,歌声起伏,真真是鸟语花香,喧闹异常。这就不光好看,更为好听了。杏林晓莺,就是这样美好吧。石安因有一诗道:
“红杏枝头春意浓,凌晨处处啭黄莺。歌声远近多甜美,十里红霞照恨月。”
这样一个幽静的鸟国鸟乡,在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年代,被摧毁净尽。美丽而善歌的黄莺,也不得不迁往别处去了。

七、 南岗雪色

      南岗,即阜阳城南的天马山。据传几百年前,那里地面上,还可以见到石头,后来开长日久,风化已尽,便成子土岗,也许就是现在的三里岗吧。
      这里先前既名天马山,可能比现在的岗要高得多。试想,每当严冬,大雪普降,远远望去,“山舞银蛇,原驰腊象”,南岗一带成子琼装玉砌的玻璃世界。在这缺山少岭的千里大平原上,南岗的雪色,也可算是一个绝妙的美景。万事具备安有诗赞曰:
“天马山头雪满岗,银蛇腊象好风光。谢以屐齿藜藿杖,扶我南郊看素装。”

八、 西湖柳荫

      颍州西湖岸边的杨柳,不但成行,而且成片,蜿蜒湖岸,长达数里。据传说,古时每到夏季,绿荫树下,不乏人群来往,使得平常一个安静场所,几乎成了闹市。那里有说书的场子,有摆茶的摊子,也有卖吃食的小饭棚子。人们只要一走到这里,身上暑汗顿消,再到水边洗洗手脸,更觉清爽异常。人们一群群一堆堆,谈笑自若,有下象棋的,有看书的,也有钓鱼的。直到夕阳西下,大家仍不忍离去。给这绿色的林荫,添了不少色彩。说它上一景,不也名符其实吗?石安也有一诗云:“西湖沿岸柳成行,几里浓荫绿色廊。游客心头多畏暑,欲离不离到夕阳。” 
      颍州八景,各具特色,一年四季,都有可以游览观赏的景物。西湖一处占八景中的三景,可见颍州西湖景色最佳。宋代诗文大家欧阳修,就很爱西湖。他在颍州任友太守满任后,卜居中在西湖边上,饮酒赋诗,消遣自得,后终老于此地。现在这一带姓欧阳的,都是他的后代子孙,繁衍不息,都围绕着西湖定居,可以说是爱西湖这甚者也。

相关文章

赞助商推广链接
Copyright © 2003-2011 fuyangx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